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释迦牟尼-佛現火光度諸外道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4-09 08:0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释迦牟尼-佛現火光度諸外道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释迦牟尼-佛現火光度諸外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佛現火光度諸外道


正信的佛教故事


佛陀時代,私訶牒國有一座高山,名為「私休遮他」,山中有五百位修行人在此精進用功。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成就了廣大神通,達到究竟的涅槃境界。當時,佛陀初初證悟,開始弘化四方,開演諸多微妙法門,這些修行人雖有得度因緣,卻未親近佛陀。
一天,佛陀觀察他們的得度因緣成熟,便獨自前往這座山中,欲度化這五百位修行人。佛陀緩步來到一棵大樹下,端身正坐,入大禪定,身放百千光明,遍照整座山林。五百位修行人看見這種奇異的景象,以為火燒山林,個個驚慌怖畏,持咒引水欲滅除火焰。然而,用盡了所有的神通力,也無法令其消失。
就在每個人滿懷疑惑之際,突然遠遠看見佛陀在樹下專注打坐,光明晃耀有如日出金山,因著好奇,他們來到佛陀面前。佛問他們從何處來,修行人回答:「我們在山裡修行許久,今日因看見有火光之相,以為火燒樹林,所以才來到這裡。」佛說:「這是福德之火,不會傷害任何人,我來這裡是為了解開你們的無明之結。」五百位修行人議論紛紛,認為他們所了解的九十六種外道之中,並沒有像佛陀這樣的人。佛陀向他們解釋,自己本來是悉達多太子,捨棄王位而出家求道,現已成就佛道,能回答任何修行的問題。
於是,五百位修行人向佛至誠禮拜,請示佛陀:「我們所學的《四無礙經》,含括天文、地理、君王治理國家、統領人民的方法,以及九十六種道術。這些是涅槃法門嗎?希望佛陀為我們解說,增廣我們的見聞。」佛陀回答:「久遠以來無數劫中,我經常學習這部經典,也修得五種神通,可以任意移動高山或使河流停歇,但依然生死流轉不休,從未聽過有依此得證涅槃或修道有成者。因此,你們現今所修習的種種,並非真正的修行。」於是,佛陀開示道:
真正的修行人,斷絕生命煩惱之流,內心無欲無求,身口業三業清淨。
自在的修行人,破除我執、法執,心如虛空,無染無著,欲望煩惱皆得解脫。
虔敬的修行人,捨離鬚髮衣飾的好樂,誠心正意如法修行。
勇敢的修行人,降伏種種惡業煩惱,猶如蛇蛻重生。
精進的修行人,斷絕世事羈絆,言語慈悲柔軟,恆常修持八種聖道。
清淨的修行人,遠離恩愛塵緣,心不執著,無欲無貪。
法喜的修行人,常自獨處念道,不

心如莲花佛教故事

樂群聚憒鬧,惟好清淨涅槃,不入諸趣流轉。

智慧的修行人,通達宿命,盡除生死輪轉因由,清淨光明,發起神通妙用無窮。

佛陀又開示這些修行人,自認所修已通達涅槃,就好比少水之魚,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快樂?他們聽聞佛陀的法音,內心欣喜無量,個個自願禮佛為師,即時鬚髮自落而為沙門,最後皆因行持清淨而得證阿羅漢果。


典故摘自:《法句譬喻經‧卷四》
省思
所謂「欲知山前路,須問過來

佛教美术作品故事

人」,在修行的過程中,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慈悲引導,往往容易自以為是、得少為足,而走錯路、繞遠路。因為道途上的半路風光,是一重又一重考驗自心的關卡,而善知識的智慧、慈悲,能啟發後學領悟自心幻化夢境的虛妄本質,直指究竟寶所的歸家之路,令修行人真正漏盡煩惱,回返清淨自性。因此,諸修行人當親近善知識,無有疲厭,如法修行,必然能得清淨與安樂

佛教故事火宅
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071.html

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-佛現火光度諸外道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释迦牟尼-佛現火光度諸外道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6426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