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迦牟尼-善生比丘緣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释迦牟尼-善生比丘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善生比丘緣
佛陀在舍
宽容处世的佛教故事
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,波斯匿王的夫人懷胎十月,生下一兒,不僅相貌端正殊妙、世間少有,且出世即身披袈裟,並開口說話。
王子詢問波斯匿王:「請問世尊還住世嗎?」波斯匿王回答:「是的。」接著又問:「那麼大迦葉尊者、舍利弗尊者、目犍連尊者等諸大比丘呢?」波斯匿王告知他們也都還在世。聽完波斯匿王的回答,王子懇請父王能設齋供養佛陀及諸大比丘,波斯匿王毫不思索地就答應王子的請求。
佛陀來到皇宮,見到這位一出生就能說話的王子,即問:「你還記得你是迦葉佛時代的三藏比丘嗎?」王子回答:「是的,我記得。」佛陀又問:「在胞胎中,安穩否?」答:「蒙佛恩澤,得存性命,得過日夜,今日得以見佛。」
波斯匿王夫人看到王子竟然能與佛陀一來一往地問答,心中非常歡喜,於是請問佛陀:「世尊,王子過去生如何培福,今世一出胎即能說話,且能回答世尊所問的問題?請世尊慈悲,為我們解說當中的因緣。」於是佛陀說了一首偈子:
「宿造諸善業,百劫而不朽,
善業因緣故,今獲如是報。」
聽完偈子後,波斯匿王夫婦仍不甚了解,懇請佛陀能進一步開示,於是佛陀為波斯匿王及皇后娓娓道來。
過去迦葉如來住世時,佛陀帶領大眾比丘至各地宣說佛法,教化眾生。當他們來到迦翅國時,迦翅國的太子善生對於佛陀的教誨深生敬信,因而發起無上道心,欲隨佛出家。然而他請求國王讓他出家時,國王卻說:「你是我唯一的兒子,將來必須繼承王位,養育人民,如果你出家了,誰來繼承王位呢?我是不會讓你出家修行的。」
善生太子得不到父王的允許,十分哀愁,從那一刻起即拒絕任何飲食,一天、兩天,乃至到了第六天,都未曾進食。大臣們對於太子六天沒有吃東西非常擔心,於是請求國王能滿太子出家之願。在所有大臣的乞請下,國王終於應允太子出家,但他對太子說:「我答應讓你出家,但有一個條件,就是你必須精勤讀誦三藏經典,通達了悟經中教理,然後再來見我。」聽完國王的一番
6个佛教故事
話,善生王子滿心歡喜,出家修
进京赶考的佛教故事
行。
出家後的善生比丘,勤誦經典,思惟道理,不久即通達三藏經典,契悟第一義諦,並且回到皇宮晉見國王。國王問:「之前我和你約定,需通達三藏經典才能回來見我,如今你已有所契悟了嗎?」善生比丘回答:「我已了達三藏所有道理。」國王一聽,生大歡喜,馬上對善生比丘說:「既然如此,我財庫中的所有寶物,隨你取用,絕不吝惜。」有了國王的承諾,為了報答佛恩、父母恩,善生比丘於是大取財物,施設百味佳餚,禮請迦葉佛及二萬比丘至宮中應供,並且供養每位比丘三衣六物。
世尊說:「由於如此殊勝的供養,善生比丘生生世世不墮惡趣,天上人間得大富貴,且袈裟隨身而生;乃至今世,以此袈裟,隨我出家,得證道果。」大眾聞佛說法後,心生法喜,
释迦牟尼的佛教故事画
信受奉行。
典故摘自:《撰集百緣經.卷九》
省思 「因果」不是口號,而是真理,即使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,也可以得到印證。所以「善因生善果,惡因生惡果」,了解這個道理後,更要落實於日常生活中,把握每一個當下,從因上努力,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,即使善果未成,惡已遠離,人生將會愈來愈光明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085.html
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-善生比丘緣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释迦牟尼-善生比丘緣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6410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