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佛教-離眾修行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4-08 23:3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佛教-離眾修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佛教-離眾修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離眾修行


一天,羅閱城竹林精舍中大眾群集,人人靜默,次序井然,專注聆聽著佛陀的開示。
世尊觀察眾人的根機,見到前方一位年高臘長的比丘,竟然無視於睽睽眾目,雙腳朝前正對著講壇,恣意懶惰而眠。世尊的附近也坐著一位小沙彌,名修摩那;年僅八歲,不僅跏趺端坐,威儀具足,並且攝心諦聽,存念正法,兩人形成極強烈的對比。
世尊決定藉機施教,便向大眾開示:「所謂『長老』者,未必外現剃除鬚髮的表相,年齡的增長也不能當作德行的保證,如果心中沒有智慧,仍會出現愚癡的行為。能明白佛法的真理,於日常中不染穢身口意三業,以慈悲喜捨之心應接萬物,方堪稱為『長老』。故『

海南佛教因果真实故事

長老』未必是先出家者,若有年少者,六根清淨無煩惱,修善守戒,此則真正不負『長老』之名。」
說到這裡,世尊問大眾:「你們看到前排這位舒腳酣眠的長老比丘嗎?」大眾答:「見到了,世尊。」再問:「也看到八歲的修摩那沙彌嗎?」皆答:「有,世尊。」
世尊接著說:「這兩人對三寶的恭敬心、信重心,深淺截然不同,當來的果報亦有天淵之別。此長老比丘前五百世常為龍身,若現在命終,又將墮落

藏传佛教地藏菩萨故事

為龍,因為他對佛、法、僧無敬仰之心。而修摩那沙彌聽法恭敬,有慚有愧,過後七日,修行當有成就,得四神足,可以自在變化,悟四諦法,證四禪天,並且善修四正勤。修摩那沙彌年紀雖輕,但對佛、法、僧具足恭敬心,堪作大眾修學的榜樣。」
大眾聽已,合掌稱諾,歡喜奉

佛教造口业的故事

行。

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‧卷第二十二》

佛教故事杀猪


省思
佛法從恭敬中求,譬如滿水之瓶不堪承受甘露,唯有謙虛之心才能領納法益。六祖大師云:「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無比。」不論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皆因有個堅固不捨的「我執」,從中產生比較和排他,無法真正發起對法恭敬渴求的願心。隨順習氣放縱己意,自然與正法背道而馳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203.html

以上是关于佛教-離眾修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佛教-離眾修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629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