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释迦牟尼-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4-08 23:24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释迦牟尼-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释迦牟尼-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





一天,在舍衛國祇樹精舍,正當佛陀在為天人、國王及大臣、百姓等四眾弟子開示佛法時,有七位遠道而來的婆羅門長老突然出現。他們一到精舍,便恭敬地向佛陀問訊頂禮。

婆羅門長老稟告佛陀:「世尊,我們雖處遠地,卻一直想要前來接受您的教導,但因諸多阻礙而未能如願。直至今日,我們終於來到這裡,見到景仰已久的聖者,懇請佛陀收我們為徒,教導我們了生脫死的聖法。」佛陀聽了之後慈悲應允,並且為其剃度,婆羅門長老終於得償所願,跟隨佛陀出家修行。

七位老比丘出家後,同住一間寮房,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間無常之理,反而經常在寮房閒聊出家前的種種俗事,逐漸忘記當初捨俗求法的決心。低語談論時,還不時發出大笑的聲音,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。

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觀照,得知這七位老比丘的壽命將盡,但他們卻絲毫不知無常即將來臨,仍迷失於世俗往事、共相嬉笑之中。佛陀心生憐憫,來到這七位老比丘面前,慈悲地對他們開示:「出家應當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你們為什麼要大聲嬉笑呢?一般眾生皆認為自

佛教故事杨岐师父

己有五種事物能夠依靠:第一、仗恃自己年紀尚輕,第二、認為自己形貌端正,第三、以為自

佛教故事片大全中国

己身強體健,第四、依靠世間金銀財寶,第五、憑藉社會地位名望。你們七個人在這裡談論

儿童睡前故事佛教故事

俗事、大聲嬉笑,又是憑仗著什麼呢?」此時,佛陀為他們說了一首偈語:

「何喜何笑,念常熾然,深蔽幽冥,不如求定。
見身形範,倚以為安,多想致病,豈知不真。
老則色衰,病無光澤,皮緩肌縮,死命近促。
身死神從,如御棄車,肉消骨散,身何可怙!」

佛陀說完偈語後,七位老比丘體悟佛陀的教誨,心開意解,真誠懺悔,當下證得阿羅漢果。




典故摘自:《法句譬喻經.卷三》

省思
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種種戲論,其心則亂,雖復出家,猶未得脫。」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,當初因渴慕佛法,突破種種障礙,才得以出家修行。後因一時迷失,沉溺於俗事戲笑,忘卻無常逼迫。所幸在佛陀的教誡下,提起精進求法的道心,終能證悟道果。
修行的目的,就是要了脫生死,發菩提心,廣度眾生。若能不忘初心,珍惜種種善緣,捨離

佛教讲的布诗有哪些故事

亂心戲論,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,不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,更能利樂一切有情眾生。因此,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,提起道心,精進用功,方不負此生得人身、聞佛法之無上福報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209.html

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-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释迦牟尼-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6288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