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佛教-薄拘羅尊者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4-08 16:39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佛教-薄拘羅尊者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佛教-薄拘羅尊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薄拘羅尊者


佛教-薄拘羅尊者
佛教-薄拘羅尊者

■傳熏
在菩提道路上,進進退退在所難免,當逆境出現時,是否能靜下心來仔細思維,自己執著什麼?是什麼力量大過了學佛的重要,使自己的菩提心退失了?當處於順境之時,是否也能仔細思維,現在是什麼心念;當這些善緣不再,讚歎的聲音不見了,自己是否還能穩住步伐,持續向前?想想最初,是什麼心念讓自己願意付出,願意更深入的學習?
唯有心念清楚,才能讓我們腳步站得更穩

人物画佛教故事题材

;唯有聽聞正法,才能讓我們離苦得樂。在這菩提道路上,堅持最久的,也將會是獲益最多的!









精進無病第一尊
印度阿育王篤信佛法,施行仁政;統一全印,建立孔雀王朝。一日,阿育王與優波笈多尊者參禮諸塔、廣施供養。至薄拘羅塔時,優波笈多尊者告大王言:「此是薄拘羅塔,應當供養之。」阿育王問:「此人有何殊勝功德?」優波笈多尊者言:「薄拘羅尊者為佛弟子中精進無病最為第一。靜默精勤修道、少欲知足。」


阿育王乃布施一金錢。然而,此一金錢竟飛出,著阿育王腳邊。時阿育王讚言:「此阿羅漢少欲之功德力,乃至涅槃而不受施一金錢。」


劫前因緣道本生


薄拘羅尊者,在過去

与佛教叫有关的成语故事

世九十一劫前,毗婆尸佛滅後,曾清淨持守不殺戒,並施藥給一頭痛病僧,由此因緣,九十一劫生人天中,未曾有病苦。

佛教救母的故事


釋迦牟尼佛住世時,薄拘羅尊者出生於一婆羅門家中。年幼時,其後母心懷惡念,欲陷害尊者至死。然而由於尊者過去精進持不殺戒,功德福報具足,種種陷害,皆不能害:大鍋煮不死,猛火燒不焦,墮水不溺沒,魚吞不能消,刀割無所傷。此五害不死之福報,係得自尊者累劫修行之功。


薄拘羅尊者長大成人後,從佛出家,於三日夜中成就阿羅漢,具種種殊勝功德。又因過去施藥供

佛教提高智商的故事

僧之功德,得長壽之福報,享年一百六十歲,未曾身熱、頭痛、患病。出家學道八十年來,常樂閑靜,精勤修道,六根收攝。眼不視玄黃美色,耳不喜聞世間音樂,鼻不嗅世間香臭,舌不貪世俗美味,平時不散心雜語,意常在定,絕無散亂。


尊者結跏趺坐時,靜默精勤行持,不因身疲而倚牆靠壁。內心不起貢高我慢,亦不面對女眾,乃至與之共語。如是精勤持戒,具眾威儀,尊者雖具無礙辯才,善說法要,卻不隨意與人言。於八風──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中,尊者勤修忍辱而忍心不動,結跏趺坐直至涅槃。

典故摘自:《付法藏因緣傳》

省思


今人去聖時遙,勇猛心易發,長遠心難持。古云:「一年之計在於春,一日之計在於晨,一生之計在於勤。」不論世、出世間法,若欲成就學業、事業、道業,須專注精勤,克服萬難,方能克障。
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勤精進,則事無難者。是故汝等,當勤精進。」吾人當以古人之志為己志,效古德而立願行持:發精進心辦道,堅住正念,攝身口意,具眾威儀而不放逸。如是廣修六度,精勤不退;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,達一念不生之理精進,事理圓融,修行目標必定圓滿成就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322.html

以上是关于佛教-薄拘羅尊者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佛教-薄拘羅尊者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617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上一篇:猛火中的清涼
下一篇:商人與羅剎鬼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