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文化-掃除塵垢得解脫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4-08 04:27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文化-掃除塵垢得解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掃除塵垢得解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掃除塵垢得解脫



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,槃特尊者告訴他的弟弟朱利槃特:「如果你無法憶持佛陀之教法與戒律,那就還俗當在家弟子吧!」聽聞兄長的訓責,朱利槃特便前往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,站在門外傷心流淚。

當時,世尊以清淨天眼,觀看到朱利槃特比丘正在門外悲泣,於是便從靜室起座,安然經行至精舍大門外,問朱利槃特:「比丘!為何在這裡悲傷哭

佛教印度故事狮子

泣呢?」

朱利槃特回答:「世尊!我的兄長要驅逐我離開僧團,他說:『如果不能憶持戒法,就該還俗為白衣弟子,不要留在僧團了!』所以我才在這裡悲泣。」

世尊安慰朱利槃特:「比丘!無須心懷畏懼恐怖,佛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不經由你兄長教授成道之法。」於是,世尊帶著朱利槃特一同來到靜室,指著房內的掃帚,教導他:「你誦持這『掃帚』兩個字,並思惟其中的意義。」

當時,朱利槃特記得「掃」便忘了「帚」,如果想起「帚」卻又忘記「掃」。朱利槃特聽從世尊的指導,經過長久的努力,慢慢熟記掃帚二字,然而掃帚又名除垢,他思惟著:「掃帚是用來掃塵除垢的,如何是除?什麼是垢呢?塵垢是灰土瓦石,掃除便是將塵垢灑掃清淨。」進一步想:「世尊為何教導我這個法門呢?我應當仔細地思惟這當中的道理。」

朱利槃特再更進

佛教故事 化尘

一步思惟:「現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有塵垢,拿自己來作比喻,什麼是除?又什麼是垢呢?」他深入思索參究:「煩惱習氣是塵垢,智慧觀照能夠滌除,所以我可以用智慧觀照,掃除內心所有的煩惱塵垢。」

當時,朱利槃特尊者凝神專注,思惟五陰熾盛苦的生與滅,從色陰的現起、暫住、變異、壞滅,到受陰、想陰、行陰、識陰的生與滅。專心一意的朱利槃特

佛教中的故事

,思惟障蔽本心的五陰熾盛後,斷除欲界見思二惑得到解脫,證得解脫之智,永斷生死繫縛,成就清淨梵行,所作皆已成辦,更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,如實了知真理,朱利槃特尊者於是成就了阿羅漢果。

證得聖果後,朱利槃特尊者立即起座,前往世尊之處,向前頂禮佛足,側坐一旁,稟告佛陀:「我已經漏盡煩惱,已得解脫之智慧,現在明白了掃帚二字的真義。」世尊詢問:「比丘!你是如何了達其中的道理呢?」尊者稟白:「掃除即是能觀的智慧,塵垢就是煩惱的繫縛。」

世尊回答:「善哉!比丘!就如同你所說的,除是智慧,垢是煩惱。」尊者便向佛陀誦出偈語:

「今誦此已足,如尊之所說;
智慧能除結,不由其餘行。」

世尊再次告訴尊者:「比丘!如同你偈誦所言,唯有以觀照之智斷除煩惱,沒有其他的方法了。」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,法喜充滿,依教奉行。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十一.善知識品第二十(十二)》

省思
佛陀成道時

佛教故事之动物

曾歎言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。」雖說佛性本具,卻非人人能夠覺察、覺照心中的妄想與執著,這便是凡聖之別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佛法不離開日常的行住坐臥、應對進退。若能學習尊者時時在六根門頭上用功,反省檢討、觸物起照;以能觀之智,掃除心中的煩惱,淨化身口意三業,便是轉凡成聖的關鍵。佛法做一分得一分;做十分得十分,端看是否能夠發長遠心,如實修行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28516.html

以上是关于文化-掃除塵垢得解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文化-掃除塵垢得解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598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