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曹翰」生死随缘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2-25 01:1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曹翰」生死随缘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曹翰」生死随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生死随缘

 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:洞山因僧问:“寒暑到来时。如何回避?”师曰:“何不向无寒无暑处去?”曰:“如何是无寒无暑处?”师曰:“寒时寒杀阇黎。热时热杀阇黎。”在这则公案里。“寒暑”是禅家对生死、烦恼一类的譬喻。佛教徒追求的是对生死烦恼的超越

佛教经典故事休息

。但是这样的净土到底在哪里呢?洞山禅师的答复是“寒时寒杀阇黎。热时热杀阇黎”。热时让它热。冷时尽它冷。只要你随缘

佛教中小心眼的故事

自适。便无处不可逍遥自在。

  珍惜生命、顺应自然。该来的终归会来。该去的终归会去。我们无法挽留。也无法驱散。平心对待。一切随缘——这就是洞山禅师的观点。而这种面对生死。随缘应对的态度在禅者之中比比皆是:后唐保福禅师将要辞世示寂时。向大众说道:“我近来气力不继。想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。”门徒弟子们听后。纷纷说道:“师父法体仍很健康”。“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”。“要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”。种种劝慰不一而论。其中有一位弟子问道:“时限若已到时。禅师是去好呢?还是留住好?”

  这里。弟子所问的不光是禅师的生死的

佛教真实治病故事

去留。还是一个直接面对生死的态度问题。且看保福如何作答。

  保福禅师非常安详。他以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反问道:“你说是怎么样才好呢?”

 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。答道:“生也好。死也好。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。”

  看来这个弟子也是有些悟性的。他的答不落两边。而是直取其切要:管它生死呢。生就是生。死就是死。哪个来就随哪个去!

  所以保福禅师听到如此答复。很是高兴。哈哈一笑说道:“我心里要讲的话。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。”言讫跏趺示寂。

  说到生死。在一般世人看来。生之可喜。死之可悲。但在悟道者的眼中。生固非可喜。死亦非可悲。生死是一体两面。生死循环。本是自然之理。不少禅者都说生死两者与他们都不相干。如宗衍禅师曰:“人之生灭。如水一滴。沤生沤灭。复归于水。”道楷禅师示寂时更说得好:“吾年七十六。世缘今已足。生不爱天堂。死不怕地狱;撒手横身三界外。腾腾任运何拘束?”禅者生死。有先祭而灭。有坐立而亡。有入水唱歌而去。有上山掘地自埋。总之。生不贪求。死不畏惧。禅者视生死均为解脱。

  北宋大将军曹翰率部下渡过长江。进入圆通寺。禅僧们惊恐奔逃。而缘德禅师却跟往常一般平静地坐着。曹翰走到禅师跟前。禅师不站立不拜揖。曹翰大怒。呵斥道:“长老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?”禅师看了他很久。回答说:“你哪里知道有不怕死的和尚呢!”曹翰极为惊奇。对禅师产生了敬意。问:“禅僧们为什么走散了呢?”禅师回答:“敲起鼓来自会集合。”曹翰让手下去击鼓。并无禅僧到来。曹

佛教文学的真实故事

翰问:“为什么不来?”禅师答:“因为你有杀人之心。”说着自己起身击鼓。禅僧们就来集合了。曹翰向禅师礼拜。请教取胜的策略。禅师从容答到:“这不是禅僧所了解的事。”

  缘德禅师不惧生死。从心理上击败了大将军曹翰。使圆通寺化险为夷。这种良好的心态是禅师智慧的表现。是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养成的。人生一世。什么情况都会遇到。天灾人祸时时难免。只有炼就不惧生死的良好心态。才能镇定自若。冷静处理。走出险境。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。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。能做些有意义的事。为后人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。才是我们要追

佛教里关于福的故事

求的正道。

  禅宗经典《正法眼藏》对人生的提示是:生及生。灭及灭。正视这轮回往复。均属自然。而了解生命的本质与永恒的真理的人才会无所畏惧。也不会为任何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。在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中才能笑谈生死。超越生死。看透了生死的本质。即使面对死亡。也不会悲观。毋须惊骇。顺其自然。处之泰然。看淡生死才能更潇洒地度过人生。

  宋代的此庵守净禅师有偈云:“流水下山非有意。片云归洞本无心;人生若得如云水。铁树开花遍界春。”

  日出日落。花开花谢。流水潺潺。白云冉冉。这些本是自然无心的流布。同样道理。阴阳消长。成住坏空。亦是天道之循环。自然之法则。不是你我可以改变的。无情如此。有情亦是。万物如此。人事亦同。人生在世。如果能像这些自然造化之物一样无心而逍遥自在。脱去名枷利锁的束缚。随遇而安。随缘生死。那将是多么洒脱自在啊!

  所谓无心道人即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。吃饭穿衣无别事。见山见水总皆然。《人天眼目》卷二有语:“无圣可求。无凡可舍。内外平怀。泯然自和。”禅家认为世间的一切。无论生死。无论烦恼。总是“触目菩提”。一切都在处处显现着真如实性。正是“处处逢归路。头头达故乡;本来现成事。何必待思量。”

  那生死本就是古来有之。生与死是不相分的。生中有死。死中有生。生死本就一体。任何人都无可逃避。因此。禅家也把参破生死当作一件大事。常把:“生死事大。无常迅速”挂在心头。以此提醒自己勘破世事如梦。而一旦开悟。则无论是生还是死。都可以不怨天。也不尤人。

  其实。百年也不过弹指。每个人的一生。苦也罢。乐也罢。都无非就那一副血肉之躯。既然生在人间。就应该一切随缘。生的时候不忧虑生。死的时候不畏惧死。对一切都安之若素。这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生存之道。

 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nr/article23/228303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曹翰」生死随缘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曹翰」生死随缘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230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