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文化-趣联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3-23 13:42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文化-趣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趣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趣联

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析字联”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,变化无穷,妙趣横生。现辑录几则,以飨读者:

传说,康熙求才若

佛教七字真言故事

渴,一旦发现,便不拘一格地重用。一天,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,便请他来宫中下棋。康熙连输三盘,出上联试和尚:“山石岩下古木枯,此木为柴。”此联析“岩”、“枯”、“柴”三字而成,文字连贯。不料,和尚随口而出:“白

佛教故事修福与修慧

水泉边女子好,少女更妙。”康熙一听,和尚妙析“泉”、“好”、“妙”三字,对得无懈可击,心中十

佛教世界故事大全视频

分高兴,便委以重任。

咸丰年间,有一位知府叫卜昌,他小有才气,但傲气十足。有一天,他来到一家学馆,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,便想卖弄文墨,于是同两学童对句。卜昌冷笑道:“两火为炎,既然不是盐酱之盐,为何加水变淡?”一学童笑着对道:“两土为圭,既然不是乌龟之龟,为何加卜成卦?”卜昌一听骂他是乌龟,气得满脸通红。另一学童见卜昌丑态,也对道:“两日为昌,既然不是娼妓之娼,为何加口便唱?”卜昌一听气坏了,可两个学童对得文韵俱佳,也无可奈何。

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,大吹佛力广大,佛法无边。坐在一旁的苏小妹便有意开他的玩笑:“人曾是僧,人弗能成佛。”佛印一听,也反戏她一联:“女卑为婢,女又可为奴。”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,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“僧”、“佛”、“婢”、“奴”四字,互相戏谑,妙趣横生。

唐伯虎才思敏捷,写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析字联:“十口心思,思国思君思社稷;八目尚赏,赏风赏月赏秋香。”巧妙之处在于把“十口心”合成“思”字,“八目尚”合成“赏”字,而又串成一气,文义通畅。

据说,有两姓联姻,男方姓潘,女方姓何,在举行婚礼这天,一客人赠联祝贺:“嫁得潘家郎,有水有田方有米;娶得何家女,添人添口便添丁。”上联以“水、田、米”合成“潘”字,下联以“人、口、丁”合成何”字,既暗含双方的姓氏,又反映了双方的愿望,幽默诙谐之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。

西湖天竺顶有一座庵寺,叫“竺仙庵”,庵边有个泉眼

佛教文言文小故事

,泉水极其清冽。有两个脱俗静心修道的人,经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尝。有一联悬于庵门:“品泉茶三口白水;竺仙庵二个山人。”上联“品”拆成“三口”,“泉”拆成“白水”;下联“竺”拆成“二个”,“仙”拆成“山人”。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写得惟妙惟肖。

解放前,三水县的群众写了一副讽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———“公局”的对联:“八面威风,转个弯私心一点;大横尸样,勾八去有口难言。”对“公局”讽刺有力,入木三分。还有一副规劝抽大烟者的对联:“因火成烟,若不撇下终是苦;官舍为馆,人能回首便成人。”上联把“烟”字拆成“因”、“火”,劝戒:执迷不悟,永远受苦。下联把“馆”字拆成“官”、“舍”,指出:迷途知返,一片光明。成了一副治疗毒瘾的良药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34704.html

以上是关于文化-趣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文化-趣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19957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上一篇:风水-10
下一篇:灵婴报仇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