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-公私分明的榜样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公私分明的榜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公私分明的榜样
前几天,我去上海龙华古寺参礼观光。此寺为赤乌年间所建,因吴主孙权为报母恩而为发起因缘,现在寺门外的龙华塔与苏州的北寺塔是同年所建的。寺院虽处闹市而无杂嚣之音,宝殿高大雄伟,塑像栩栩如生,绿树围拢,古色古香,环境幽雅宜人。真是人间之一隅净土,让人留恋忘返,至今还念念不忘。
由于时间关系,对寺院的文物古迹来不及细细观赏,只能走马观花。诗词对联亦未曾笔记,只是过而目之,未能一一记住。但对斋堂门口的一联记忆优深,至今还能背诵得出来。不光是因为其联语对仗的工整,而是因为上下联隐含着两则典故。读了这幅对联很受启发,深感作联者之良苦用心,真体会到了“前人只望后人贤”的悲愿。故今计之,作为自己的警语,以资勉励。
其联语为“杨岐灯盏明千古,宝寿生姜辣万年”。上联讲的是唐时禅宗杨岐派的开山祖师——杨岐禅师的故事;下联是讲的唐时宝寿禅师的故事。不妨一一说明之。
杨岐禅师有养母之遗芳,他是大孝子,并且因行孝而成就了自己的道业。他生来就是个独生子,出家后,因母亲年事已高,不能从事劳作,自力更生,又无人照顾。就接到了寺院奉养,住方丈室之东。但出家人没有积蓄,难以供养老母三餐粥饭。但也不能用常住的财物奉养母亲,处于无奈。禅师就利用晚上的时间,在走廊的路灯底下借亮编草鞋,换钱奉养母亲。
一次, 老母问禅师曰:“儿啊!你每天晚上在干什么?”
禅师答曰:“在路灯下编草鞋,换钱养母啊!”
老母一听此话,便声色俱历的呵斥道:“你真是一个不孝之子啊!你要知道那路灯是常住的公灯啊!是为黑夜中的行人照亮用的,而不是供你编草鞋用的。你怎么公私不分啊!你这样做真是有玷于宗亲啊!”
杨岐禅师听了母亲的这番训斥后,心有所悟,想想也是。从那以后,他就备了两盏灯,分为上灯与下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37929.html
以上是关于文化-公私分明的榜样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文化-公私分明的榜样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1678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