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3-11 11:3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
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
三大教佛教故事


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听经闻法以及与同修师兄们的交流之后,逐渐步入了实修阶段。佛陀大慈大悲对根基不同的众生开出了不同的“药方”,而有一个“三根普被”的药方,就是念佛法门。对于我这个根基拙劣的凡夫来说,不需要去研究“药方”的药理,而只需要喝下这个“对症的药”就能够药到病除。就如同生活中感冒了,喝一片感冒药就好了,而不是感冒了去查医书找药理,不是去钻到“为什么这个药能治疗这个病”的牛角尖里。
对于烦恼、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等“病”,佛陀开出的最稳当的“药方”就是【南无阿弥陀佛】这个六字佛号,我们老老实实念就行了。念得久了,渐渐的自然成了习惯。在上

佛教善恶的故事

下班的路上、吃饭的时候、火车站等车的时候……心里就会不知不觉的默念佛号,虽然是默念,但也要快慢适宜,一个字一个字的清清楚楚的念。然后把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和周边的众生。不可以有自私自利的心去念佛,如果为法门、为众生、愿往生的念头去念佛,那么私心杂念自然就轻了。念了一段时间后,在不知不觉中发现,以前浮躁杂乱的心变得稳定

释迦摩尼佛教故事视频

平静了许多,妄想与执著也少了一些。少了些尖锐刻薄,多了份包容谦和。慢慢的与生活讲和,渐渐的学会了随缘度日,只管老实念佛。印光大师说:“念佛之人,当存「即得往生」之心,若未到报满,亦只可任缘”。 就是心要柔顺,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接,我们什么时候走,不可以偏执着急,不管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都心平气和的信愿念佛,顺应阿弥陀佛的誓愿自自然然的往生净土就好了。
再有就是要深信因果。人不可狂妄,不可认为自己比别人有智慧,不可认为自己能把一切都能研究透彻然后随意的造作。而是多做放生、助人的善事,存好心,做好事。有一句话说的好:“未知的总比已知的多”。要知道“因果通三世”的道理,不要以凡人的伎俩去揣测佛的智慧与慈悲,即使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,面对了脱生死轮回的大事也无计可施,只有乘佛愿力才能了脱生死,往生净土。

佛教情感故事讲述

念佛能够老实念的,一种是根基深厚的大智慧人,一种是朴实守拙的单纯人。我自知不够聪慧、根基尚浅,那就学做一个朴实守拙的单纯人。“弃己智,应佛愿”。把自己的小聪明放到一边不要用,然后老老实实念佛,清净心与佛的愿力相应才能得力。就像人坐火车出行,人虽然有腿有脚可以走,但是坐在火车上就不需要展示自己有腿有脚可以走的这个小本事,而是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就能安全稳当的达到目的地,而且比腿脚走路要快得多。
当然也不能信心不足的认为“自己业障深重,就算念佛也去不了西方”,要知道念佛法门是“三根普被”的。只要对自己以前的贪嗔痴真诚忏悔,永不再造。而现在妄想起来,不要理它,念佛号来降伏住,渐渐就会有效果。印光大师曾经开示:“妄想起时,只一个不理,便不会妄上生妄。”
“愈简愈妙”,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才是大智慧,念佛不需要设定时间地点,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就默念,在念佛堂就与同修师兄们一起出声念,随缘念佛。念佛的关键不是声调好不好听,音量大不大。最关键的是肯不肯念以及念佛的发心。印光大师曾有一偈:“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”。我们就按照大德高僧所开示的去做,就一定不会出错,就一定不会修偏。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39406.html

以上是关于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佛教-朴实守拙,随缘念佛【倪佳】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15316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