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范仲淹-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3-05 03:42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范仲淹-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范仲淹-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

宋朝范仲淹,江苏吴县人,二岁时

佛教故事 老虎

父亡,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,只好带着他改嫁。及长,知此事后,即泣别母亲,寄居佛寺苦读。也因此善缘,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,守持净戒,并刻苦自励、发愤精进。长大为官后,非常笃信佛法,且乐善好施、广修众福。凡是他为官时所莅守之处,必定修建寺院、恭敬僧众,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,于兴崇佛法上不遗余力。

一、窖金捐寺
范公年少在寺院读书时,曾在寺中地窖内发现很多藏金,但他不为藏金所迷,仍然掩盖如初,一毫不取。等到为官富贵时,才告诉寺里僧人,取出藏金来修建寺院。范公镇守河东时,无意间获得旧经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」一卷,为藏经所未录,即将此经赠给慧哲法师流通于世。

二、舍宅为寺
晚年又将自己舍宅改为天平寺,延请浮山远禅师来住持。

三、广置义

佛教很短的故事


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,一生广修福田、行善积德,并设置义田赡养一族三百户贫寒子弟。

四、风水宝地不自私享,捐为学堂广植人才
听地理家说他在苏州南园的住宅风水极好,后代必出公卿;他即捐出来作为学堂,以便苏州子

安宁佛教故事大全

弟能在此受教育,将来得贵,也算为国家培植人才。
俗话说:富不过三代,但范公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!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、道德极高,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;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,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荫。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,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。

[附]:

范仲淹——窖金捐寺

大家都听说过《岳阳楼记》中的千古名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句诗的作者就是一代名臣范仲俺。

范仲淹先生自小就是在寺院中读书长大的。

在他身上还有一段著名的窖金捐寺的典故:

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,家境很穷,穷到什么地步呢,他煮一锅粥,等粥冷却后,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,一餐只吃一块,称为划粥为食,可以看出,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。
但就是在如此坚苦的情况下,发生了一件事:一天晚上,范仲淹正在月下读书,可能也没吃过晚饭,寺中长老见到了,很心疼他,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

佛教故事催眠音频

放在石桌上走了,当时范仲俺大概得了读书三昧,入了正定了,也没发现。这时,忽然,他听到一阵“吱吱”的叫声,才发现,一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拼命的跑,钻到一棵紫荆树下。范仲淹赶忙放下书,一路追来,又好奇心起,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,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,他将石板掀开,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!

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,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,家里又那么穷困,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,把石板盖好,重新埋上,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,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。
几十年后,有一天,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,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。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,写了一张纸条,让来人交给长老。上面写着:荆东一窑金,荆西一窑银,一半修寺院,一半赠僧人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41842.html

以上是关于范仲淹-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范仲淹-范仲淹舍宅为寺,德荫子孙历代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12890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下一篇:鱼宝藏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