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2-19 22:3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离欲解脱大丈夫

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
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

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,有一天,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,恭敬地顶礼佛足后,退坐一旁,然后向佛请法:“世尊!常听闻佛说‘大丈夫’。请问世尊,什么样的修持足以称为大丈夫,又如何不能称做大丈夫呢?”
佛陀告诉比丘:“太好了!你能问如来‘大丈夫’的真义。请仔细听!并且用心思惟我所说的道理。”
“如果比丘集中心念专注修习身念处观&mdas

佛教的故事儿童视频动画版

h;—观身不净,当他修习身念处观后,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欲望,不能从中得到解脱、尽除一切有漏烦恼

佛教禁酒故事

,这种修行人就不能称其为大丈夫。为什么呢?因为心被欲念缠缚,不得解脱。再者,如果比丘修习受念处观——观受是苦、心念处观——观心无常、法念处观——观法无我,可是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的欲求、想望,不能得解脱、尽除一切有漏烦恼,这种修行人也不能称其为大丈夫,为什么呢?因为心被种种欲念缠缚,不得解脱自在。”
“如果比丘专注一心修习身念处观,心因此能够远离种种欲望而得到解脱,并尽除一切有漏烦恼,我说这种修行人,足以称之为大丈夫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的心已经得到解脱自在。相同的道理,如果修行人修习受念处观——观受是苦、心念处观——观心无常、法念处观——观法无我,当他依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处专注修持、落实观行,使心远离贪爱、欲染,并从中得到解脱、尽除一切有漏烦恼,这种修行人足以称之为大丈夫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的心已经解脱烦

佛教我本具足的故事

恼缠缚,得到自在。所以,这就是大丈夫与非大丈夫的区别。”
佛陀开示后,在座的比丘们闻佛所说,皆法喜充满,顶礼佛足,退而离去。
典故摘自:《杂阿含经·卷第二十四(六一四)》
省思:
《大般涅槃经》中佛告阿难:“如汝所问,佛涅槃后,依何

佛教幽默故事大全视频

住者?……阿难!一切行者,应当依此四念处住。”行者对于外在境界及自身,当以“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”四念处,在行住坐卧中精勤思惟,触物即照,以正智、正念调伏世间上的贪着、忧恼,进而从有念达到无念,心始终安住在觉性上,日久功深,定能漏尽无明烦恼,成为真正离欲解脱的大丈夫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3/343338.html

以上是关于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文化-离欲解脱大丈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1158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