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有善报-救命之恩(二)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善有善报-救命之恩(二)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
池州府殷家汇经
在下乡途中。他遇到一个打狗的人。背着一条大狗。他很可怜那条大狗。就将它买下。用剩饭喂它。从此。主人与大狗形影不离。
一天。棉花客到丁家洲收棉花。经纪行老板找来渡船送他。大狗也一同前往。
船家发现棉花客身上有很多银两。心生歹意。将船撑到江边无人处。乘机将棉花客套入袋中。用绳扎紧袋口。扔入水中。
大狗急忙跳下水。用嘴叼住扎口袋的绳结。不停地叫。附近渔民闻声
回到经纪行。棉花客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板。老板假装不知情。派人找船家询问棉花客的下落。并邀请船家到经纪行喝酒。船家一来。老板让棉花客当面对质。船家伏罪。退还了银两。
(蕅益大师《见闻录》)
五十六年前。台湾中部有一则传奇故事。可惜年代久远。人事已迁。笔者虽三度走访深山。终未找到故事的主角。
故事是这样的:
有一户山居人家。六天前刚办完喜事。正在祭祀先祖。忽然。从外面跑进来一只受惊的山鹿。原来。这只山鹿是被猎狗追逐。一时逃生无路。便跑到祭祖的神桌下躲避。
不一会儿。猎人也追了过来。硬要索回山鹿。
新娘觉得事情蹊跷:何以在祭祖上香时跑来一只山鹿?因此建议公婆:“也许这只鹿跟咱家有什么因缘。不然。山这么大。怎么偏偏跑进咱家逃生?我们一定要救它才好。”
公婆觉得新娘言之有理。便不欲还鹿。
猎人说:“如果不是我引猎狗追逐。山鹿也不会跑进你家。不还鹿可以。你们要出二十块银元。”
公婆一听这话。心中合计:办这门亲事总共才用去十五块银元。一只山鹿竟要价二十块!便想还鹿。
但新娘之意甚坚。一再劝说公婆设法救鹿。公婆因新娘刚过门儿没几天。也不便否决。于是就跟猎人
到了黄昏。大约讲到十五块银元。公婆还是面有难色。偷偷对新娘说:“我家迎你过门。用去十五块银元。其中四块还是借的。现在何来十五块银元买鹿?”
新娘禀告说:“只要二老同意。不用发愁银元。我的陪嫁正好是十五块。”
公婆见儿媳心意已决。也就同意买鹿。猎人得银而去。
新娘从案桌下招出山鹿。软语安慰。山鹿受到安抚。状似感激。轻跳几下。遁往山中。
一时。新娘救鹿的消息四处传遍。左邻右舍无不取笑新娘。娘家人更是责备有加。但新娘并不在意。任由指责。
事过两年。家中新添的小宝宝已满周岁。一家人各自忙碌着。将孩子独自放在院中的童车上。这时。山鹿突然闯进来。用鹿角挑起童车和孩子。向外跑去。全家人急急忙忙追赶出来。等追到山上。忽然听见一声巨响。回头一看。只见屋后高山崩塌。房屋被压在下面。
大家目睹此景。方知山鹿为报答救命之恩。借着“偷孩子”引诱他们逃出。
山鹿轻轻放下童车。跑回了深山。
(李水诉《阿弥陀旬刊》1976年12月)
庄石妹。现年七十岁。发心虔诚。在基隆市的各寺院间。一提起“石妹姑”。几乎尽人皆知。
她受双亲影响。自幼信奉佛教。十四岁开始戒杀茹素。
十五岁那年农历二三月间。她在中坜龙潭山路遇到一群村童。准备用枯枝点火焚烧一个蜂巢。她不忍巢中幼蜂受死。心生悲悯。将蜂巢买下。说服村童还置原处。
二十四岁时。她协助丈夫在竹东南河经营煤矿。夏季某夜。她照例到浴池淋浴。因矿山暗无灯火。摸索着走近水池。就在她准备踏上“座石”之际。突然一阵蜂鸣声绕头大作。她惊异地返身点火察看。只见一条眼镜蛇盘踞石上;绕头鸣叫者。乃是一群黄蜂。她赶走毒蛇后。蜂群才散去。
由于群峰报警。而免遭蛇咬。这使她蓦然想起当年救过幼蜂的往事。
(祥云法师《狮子吼月刊》1971年1月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nr/article24/239538.html
以上是关于善有善报-救命之恩(二)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善有善报-救命之恩(二)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996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