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-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

文化-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
陶侃是晋代名臣,虽处高位,却简朴、惜时。他身任官职,难免会有人送礼,当别人来送礼时,他会先问:礼物从哪里来?若是送礼者自己生产的,即便是小东西,他都很欢喜地收下,并回赠对方丰厚的礼物。若是来历不明,或刻意备办的,他一律拒收。
一次,他外出巡视,看到一个人手握稻穗。陶侃问他:你拿稻穗做什么用呢?那人说:我经过前面稻田,看到稻子长得好看,就随手摘来。
陶侃气得大骂:你既不耕田,还随手摘下别人辛苦照顾的稻禾。这个坏坯子!骂完,把那人抓起来狠打一顿。百姓在他的治理下,都勤奋耕作,家给自足,社会安定。
当时,东晋正致力于收复被五胡十六国盘踞的中原,赶造大批船只。陶侃叫人将施工时锯下的竹头、木屑收存起来。僚属都不知道收集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处?隔年,皇帝要在元旦接受群臣的朝贺,但因为融雪,会场湿滑难行。陶侃命
佛教睡前小故事
人将木屑铺在地上,使大会顺利进行。数月后,桓温要伐蜀国,陶侃又将所储存的大批竹头,劈成竹钉,替代铁钉,为国库省下一笔可观的经费。
朱子治家格言: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我们常鼓励大家不杀生,有情识的众生固然有他的生命,
哈佛教授讲述品性故事
无情识的物品,也有它的生命使用期。如果不能物尽其用,随随便便地糟蹋物品,也是另一种
佛教水的故事视频
形式的杀生。
由于时代的进步,拜科
佛教达摩祖师的真实故事
技之赐,物资得来容易,淘汰物品的速度也相对快速。这种习以为常的浪费,相当令人忧心。有限的地球资源,却被无限地浪费,下一代的生活,岂不是要捉襟见肘?见到古人惜物的精神,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省思? (责任编辑:admin)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46017.html
以上是关于文化-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文化-爱物惜生,物尽其用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891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