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心心相印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2-10 01:0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心心相印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心心相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心心相印

现在,每天已经习惯了早起。看来任何习惯的改变或养成都不是那么困难的,只是需要特定的情境而已。忽然想起年幼时,父母亲经年累月的在晨曦未透时,已经干完第一轮活回来;等我们几个孩子被母亲催着起床时,亮着灯的厨房里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,母亲的身影又一头扎进那忙碌的热气中。连续七天的早起我尚能坚持,但是日复一年的坚持又如何

苏东坡与佛教大师的故事

呢?我轻轻喟叹了一声,抬头看看外面,丝丝小雨很眷顾地又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。在下了早课的路上,想着: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这样的回向偈,确应时时提醒着自己的心呀。
今天,7天时间已经过了一半。所以今早上是最后一次进行禅修的练习了。但很遗憾的是,坐禅之前我们的全体指导法师和辅导员都被罚跪香一支。因为我们行为做得不好而让他人代为受过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吧,大家收摄身心,现场一下子变得安静肃穆起来。“总教头”宗华师父虽然严格“执法”,对我们却并不严厉。他带着大家先复习禅坐之前的准备功课。把身体经脉活动开以后,接着就是坐在蒲团上调整姿势和呼吸了。法师除了教我们“数息”的方法外,还教我们参话头:我是谁?念佛是谁?未曾出娘胎是谁?前念已灭、后念未生时谁是你?用话头来压住杂念,起到静心的作用。“何妨直上孤峰顶,月下披云笑一声。好将烘炉一点雪,散做人间照夜灯。”法师出口即文章,处处露禅机。可惜我等钝根之器,并没有闻之而大悟。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先把呼吸数好,然后再和腿脚酸麻作斗争。因为有了之前的一次坐禅经验,相对而言,我今天的坐禅比较容易而且格外用心。
法师带领我们开始慢慢进入“静虑”的世界。先听到外面的鸟叫声,远处的汽车声,稍远的人声,再远处的其他声音,然后一一回返观之,最后回到自己的内心。观想自己的呼吸绵密而细长的从鼻中至肺部,下至丹田,而至于四肢各处。观想携带着充足氧原子的清新空气在自身周游,令身体充满活力而洁净。亦观想全身的八万四千个毫毛一齐张开,有规律地吸进排出。(这时候感觉生物课上的“光合作用”知识是最有用了。)我专心地数着自己的呼吸,从1到10.虽然很简单,却不能

佛教禅悟故事

每次都顺利完成。有时候数到8、9,感觉到脖子或者额头在流汗了,心念一动,遭了,前功尽弃又得重数。有时候是外物干扰,有时却是杂念生起,总不能心系一念。所以,我只能放弃了从1数到100的伟大目标,先顺畅的数到10就不错了。这时真正体会到“牧心”如“牧牛”之难。一炷香下来,我兀自追着它满山跑,倒也忘了脚的酸麻。只是行香的时候,不免有些一瘸一拐。到第二次“开静”的时候,感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,我正窃喜自己禅坐功夫有进步时,法师开口了。原来是法师把时间缩短的缘故,令我空欢喜一场。虽然,我还没有体会到“隔壁某某还欠我5吊豆腐钱”的坐禅之“好处”,但是, “道在汝心”却是毋庸置疑的,只看我们如何在“前念已灭,后念未起”之时与它撞个满怀了。
禅修完毕,时已近午。走出文殊阁,眼所见高树之翠荫,耳所听嬉鸟之婉鸣,鼻所嗅润湿之气息,和刚才“静虑”的世界相较,哪个才是更真实的存在?我心下一阵恍然。如果有一天,我们眼不能见,耳不能听,口不能言,这个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吗?诗人“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,/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”;佛家则说“众生各一宇宙,各一满分世界”。如是看来,见与不见,当全在乎自己的心念而已。
下午,我们还是去参禅,不过既不是喝茶,也不是打坐,而是参一部名为《Black》的电影禅。从电影的名字和开场音乐中已经约略感受到它隐含的内在力量。天公也为了加强效果,适时的下起了倾盆大雨。在殿堂内外的一片黑暗中,我们走进黑色的隐秘世界。虽然故事并不新鲜,类似于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。凯勒事迹的印度版。但是在光与影的演绎中,我还是被诸多的元素所感动甚至泪流满面而不自知。“你可以活在这黑暗的世界多长,几个月,几个小时,几天?”蜜雪儿。麦克纳利生下来就是个聋人与盲人,她的世界非常寂静,她的世界没有色彩,她的世界只有一个名字——&ld

佛教小故事女巫

quo;黑暗”。 她孤寂,在黑暗的世界里迷失自我;她狂乱,在黑暗的世界里像困兽一样咆哮而绝望,她窒息,黑色是她唯一的而又诅咒的色彩;她渴望,希望有人给她带来弱小的光芒。 “我想用字词给她做翅膀,我会教她如何飞翔。”德布拉。萨汉尼——一个貌似疯疯癫癫但充满信心的人,他是个老师,但他一直认为他是一个魔术师,可以找到光芒。命运把两个奇怪的灵魂牵到一起。她在黑暗中寻找光明,他让她在黑暗的世界里插上飞翔的翅膀。两个人在心灵的交流中找到各自的方向,一起创造了“不可能”的奇迹。所以当老师因年老患病而丧失记忆后,学生反过来像当初老师教她一样试图唤起曾经熟悉的灵魂。在最后的场景中,当人们手捧蜡烛走向教堂,那点点烛光在寒夜里发出温暖的光晕时,整个故事也就完成了对“Light”真实含义的阐述。台下,参禅的人群多有唏嘘之声,想必也是深有体悟。
随后,法师就让我们探讨,然后发表各自禅悟所得。不知怎的,我却想起了“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/我却用它寻找光明”这首诗。虽然各自解读的背景不一样,但就 “黑色”与“光明”的对立统一而言,二者还是有内通之处吧。黑色,不仅仅是失去光明的困境,关键是我们整个心被重重障碍,在找不到突围的路径之前那些痛苦和惶惑让我们感到无名的恐惧。而“光明”的意义即在于障碍不再成为我们的障碍,犹如紧闭的暗室打开了一扇窗户,我们欣喜地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。当我们诸根具足时,我们未必就没有“黑色”的痛苦。所谓“眼看喜、耳听怒、鼻嗅爱、舌尝思、身本忧、意见欲”,凡此种种,把我们困缚其中。而当蜜雪儿把手伸进喷泉,终于理解了“水”的含义时,刹那间如阳光推窗入室,她的世界一片光明灿烂。我们用同样的眼打量这个世界,却在各自的王国里砌砖为墙。“我”是“你”的盟友,也是“你”的敌人;当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,我们却在为寻找同样的光明而一路同行。当我闭起双眼时,世界在哪里?我无从得知一杯茶里倒映的蓝天云影,到底包含了多少“森罗万象”,亦无法触摸彩虹的七彩光芒,我却依然可以寻找,直到某天推开窗,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。萨特说“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地狱般的环境之中,我想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。”

佛教故事传奇连环画

“我”与“他人”的对立:“世界”的存在:“存在”的意义等等,在生命之流里不时溅出恼人的浪花。尽管如此,我却相信,当某天有人牵着你的手,指引你走向打开窗户的路,“光明”在“追寻”的此刻已然闪现微茫。
假使外面所有的一切都已坍塌,至少我们还能坐下来回到心灵的寂静。而我在这里还能听到风中的细语,流云的推搡,鸟儿的闲谈,我应该感谢:我还在追寻的路上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47466.html

以上是关于心心相印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心心相印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7556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