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-悲欣交集——弘一大师行化事略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文化-悲欣交集——弘一大师行化事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悲欣交集——弘一大师行化事略
弘一大师(1880—1942),出生于天津的名门之家。俗姓李,字叔同,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教育。四岁即临摹柳颜书法;七岁能颂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;九岁习《四书》、《诗经》;十二岁学篆书;十五岁学作诗文;十七岁跟随天津名流赵幼梅学习作词;二十六岁留学日本,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,同时进行歌曲创作,并编辑出版《音乐小杂志》;二十八岁时,在东京与曾延年等共同发起成立“春柳社”,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话剧团体,开中国新剧表演艺术之先河。归国后,大师曾先后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、上海城东女校、浙江第一师范学校、南京高等师蒗学校等校任教。专门教授学生音乐,美术等课程,培养了一大批人材。
“悲欣交集”四字是弘一大师临终前的绝笔。这四个字也是大师对自己一生行事的总结,其中也含有对一生中未竟之事的遗憾。
大师于191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入杭州虎跑寺皈依三宝,礼了悟法师为皈依师,取法名演音,字弘一。六月下旬,大师结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席工作,将所有个人财物分赠亲朋好友,在弟子丰子恺和闻玉的护送下,去虎跑寺。同年八月十九日正式剃度为僧。
弘一大师出家之后,谨遵“过午不食”之戒,他于1918年在杭州灵隐寺受戒时,立誓学戒弘律,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。此后他一直精研律宗《戒本疏》、《羯磨疏》、《行事钞》等典籍,并于1922年在温州庆福寺闭关修道,着手编著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》,此后又编辑出版了《五戒持犯表记》、《道宣律师年谱》、《修学遗事》、《戒律系统科表》等律学书籍。
弘一大师除写作律宗典籍之外,还在温州庆福寺编写了其歌曲创作的精华《清凉歌集》。《护生画集》也是他在1928年7—9月间与与丰子恺、李圆净合作的合诗书画三者为一的作品。1930年2月,大师在小雷峰寺与太虚法师共同创作《三宝歌》,太虚作词,大师作曲。今天,《三宝歌》已经成为中国寺院中每逢重要活动必唱的佛曲。
大师对弘传南山律学尤其用心,不惮劳苦。他在l932年2月10日于妙释寺作了题为《南山律苑讲别录》的讲演,内容涵盖:一、余弘律之因缘;二、略述律学之派别;三、此土流传之次第;四、示今所宗;五,此次讲律学之学程;六、所用之讲授法;七、问答遣疑;八、未来之希望;九、此次讲解之程度。弘一大师对南山律的弘传派别作了详尽的解释。5天以后,在该寺宣讲《四分律念注戒本疏》及自作之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汜》。当年6月,在泉州开元寺再讲《四分律念汪戒本疏》及《四分律随机羯磨》,宣布成立南山律学苑,并撰联表明自己的志向:“南山律教已八百年淹没无闻,何幸遗编犹存东土;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,能令正法再住人间。”
律法是佛门的实践之学,大师弘传律学,更注重实践,身体力行,严格持戒。他在一生中都能做到淡泊名利,不慕虚荣,坚持三不:不做主持、不化缘、不收徒。
1931年夏季,弘一大师往返于白衣、五磊、金仙寺之间,并与金山寺住持亦幻、五磊寺住持栖莲共商在五磊寺筹建南山律学院。亦幻、栖莲募得胜缘,返宁波白衣寺,延请大师作《南山律学院缘册题序》,后又请大师任律学院院长……但大师因为见识卓越,不愿自违平生誓愿,不肯接受,拂袖而去。1941年冬,上海刘传声居士恐大师因战事而生计无着,托人带一千元至承天寺供养大师,被婉言谢绝。但因其时上海福建间交通断绝,无法将钱退回,大师遂将钱转交开元寺以供僧众之用。大师生住世时以严于律己。1933年他住锡厦门妙释寺,在该寺作《改过经验谈》和《人生之最后》两次讲演。《改过经验谈》是弘一大师学佛与自我修炼的经验总结。他归纳出十条法则:虚心、慎独、宽厚、吃亏,寡言、不说人过、不文己过、不覆己过、闻谤不辩、不嗔。自入佛门,大师一生都持守这十条法则。不仅如此,大师寸时都在自省。1935年12月,弘一大师大病一场,先为“风湿性溃疡”,而后手足溃烂,伴以高烧,几至失命,至1936年1月,始见好转。病愈后不久,大师致仁开法师信中说到:“朽人初出家时,常读灵峰诸书,‘子不可轻举妄动,贻羞法门’以及‘人之患好为人师’等语,服膺不忘。岂料此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47477.html
以上是关于文化-悲欣交集——弘一大师行化事略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文化-悲欣交集——弘一大师行化事略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754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