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佛教-勇于担当的禅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2-09 23:48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佛教-勇于担当的禅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佛教-勇于担当的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勇于担当的禅

禅宗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:
在日本,有一位名叫慧春的著名女禅师。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,和二十几名和尚一起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座下修习禅法。慧春的容貌非常美丽,即使出了家,穿上僧衣也依然掩饰不去她的美,因此与她一起学禅的和尚当中便有好几位偷偷地暗恋着她。
某一天,慧春收到一纸条,原来是一位暗恋她的和尚给她写的情书,希望能同她约会。慧春不动声色,依旧与大家一起念佛颂经,谈禅论道。
第二天,老禅师照例上堂说法,待禅师说法完毕,慧春大大方方站起,面对和她一起习禅的和尚们说: “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很喜欢我,并且还给我写

佛教故事大全动画片全集

了信,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,现在就来拥抱我吧!”
此言一出,当场就有几位和尚满头大汗地开,晤了。
慧春如何敢于在大众之下向人索爱?和尚们又怎么会满头大汗地开悟了?原来,禅的精神就是要人敢于担当,要在此时此刻直下里承当。学禅的人,必须要有一种明朗坦荡的胸怀,没能担当的勇气,又如何能够开悟呢?慧春所说的“公开的拥抱”正是“公开的爱”,也就是“光亮明朗的生活态度”。对于禅者,每一次起心动念、每一个言论动作,应当都可以摊开在阳光下检视。
宋代著名禅师无门慧开曾在《无门关》自序中说: “若是个汉,不顾危亡,单刀直人。八臂哪吒拦他不住。纵使西天四七、东土二三,只得望风乞命。设或踌躇,也似隔窗看马骑,贬得眼来,早已蹉过。颂曰:大道无门,千差有路,透得此关,乾坤独步!”
其意是说只有单刀直人,一点也不迟疑的大丈夫,才有可能真正领会禅的真意。
隐峰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,当年隐峰学禅的时候,马祖为了测试爱徒修行的深浅,决定找个机会试试他。
有一次隐峰推着车子,搬运物品赶路,马祖正好伸着脚坐在路中休息,隐峰请求马祖把脚缩回去,以便让他的车子可以顺利通过,马祖却说:“我只伸不缩。”
隐峰也不甘示弱的地道: “我只进不退。”
两人相持不下,于是隐峰不顾一切,仍然推车向前,结果辗伤了马祖的脚。马祖回到寺里,立刻登堂说法,手里还拿着一把斧头,对聚集的寺中大众说道:“刚才辗伤了我的脚的人,快站出来!”隐峰立刻走到马祖面前,伸出了脖子。马祖放下斧头说道:“你对自己的前途毫无犹豫,如此三千大干世界你都可以走了。”隐峰缩回脖子,向马祖跪拜顶礼,然后弯腰退走。马祖称赞道:“能进也能退,才是真正法器。”
在这则公案中,马祖横插一腿挡路,实际上是在问隐峰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。隐峰推车碾过,是表示自己要绝不后退。马祖又手执利斧进一步考验他,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,勇于担当。看到爱徒如此精进,难怪老和尚赞叹他是真正的法器了!
马祖则告诫弟子在修佛途中要勇猛精进,不能消极逃避,其实我们做人亦是一样,惟有敢于担当,才能活得光明磊落。
白隐禅师居住的寺院不远,有一家布店。店主夫妻敬慕白隐禅师,还时有来往。
店主夫妻有个女儿,很漂亮,已值怀春妙龄。夫妻俩发现女儿肚子明显大起来,断定是有了身孕。夫妻俩很本分,女儿却出了如此见不得人的事情,夫妻俩又气又恼,就逼问女儿:到底谁是孩子的父亲?
起初,女儿不肯招认,怎么问也不吭声。她生怕父亲来了脾气,会跟她的恋人过不去。母亲又哭又劝,说没脸见人了,要死给她看。无奈之下,她吞吞吐吐说出了“白隐”二宇。夫妻俩愣住了,料不到白隐禅师竟做出有损佛门的事情,实在咽不下这口怨气,

关于佛教开经的故事

便去找白隐禅师理论。
白隐禅师听清了事情前因后果之后,只是淡淡地说:是这样的吗?
孩子出生了,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婴。
店主夫妻一怒之下,将男婴抱到白隐禅师那里,要他承当扶养的责任。这下子,白隐禅师名誉扫地了。他出寺人寺,到处有人指指戳戳,不过,他从来不作辩解,只是仔细地照料男婴。那男婴在他的怀抱里很乖。他抱着男婴去街上乞讨奶水,别人的冷嘲热讽,到他这仿佛是耳旁风。
转眼间,小男孩人牙牙学语了。店主的女儿一天一天望着禅师的身影,终于忍不住了,她告诉父母:孩子的父亲是食品店的一个小伙子。
一家三人立即赶到白隐禅师的禅房,连连向白隐禅师赔礼道歉,恳请禅师宽恕,并表示要将孩子带回家。白隐禅师把孩子交给店主的女儿,生怕惊扰孩子似地,轻声说:是这样吗?
店主的女儿抱着孩子,深深地向白隐禅师鞠身弓。
受到如此大的委屈,却能淡然处之,甚至以德报怨,帮助抚养那个给他带来恶名的孩子。像白隐禅师这样以宽阔的胸怀、仁慈的心肠来勇于担当生活横加于他的非难之事的人,在生活中是罕见的。所以白隐禅师不愧是得道高僧,拥有巨大的包容心和宽恕别人的胸怀。
禅门中还有一则公案:唐代的广教寺曾有一位令人十分敬畏的住持——归省禅师。有两位行脚僧,一名浮山法远,一名天衣义怀,闻听归省禅师高风,前来游学,渴望人其门下挂单。时值大雪严寒,二人随同众僧一齐拜见归省。不料归省非但不表示“同守寂寥”之喜,反而抄起一盆水向众人泼去。此时正是滴

天王送子图关于佛教的故事

水成冰的时节,众僧被泼上水,棉衣结冰,苦不堪言,纷纷起身而去,惟有浮山法远、天衣义怀巍然不动,端跪如山。尽管归省再三呵斥,令其离去,二人终是不肯,还说自己千里求师,岂能因一勺水而去!最后,两人的一片诚心,终于感动了归省,同意两人留在寺内,成为“挂单”僧人。
可是,广教寺内的生活十分清苦,因为条件有限,寺院之中大家生活都不太好,很多法师的肚子经常处在一种半饥饿状态。好不容易有一天,住持外出办事去了,浮山法远禅师就私自从库房里面拿了很多的油面出来让大家吃好、吃饱。住持回来就问: “是谁做的?”
浮山法远禅师敢于担当,说: “我做的。”
按照清规,浮山法远结结实实挨了三十杖。归省又令其以衣钵折价赔偿油面,而后将其逐出。浮山法远被迫居于寺外廊下。归省发现后又向其追索房租,浮山法远于是四处乞化,将房租如数奉还。尽管归省待法远一次比一次苛刻,但法远在每次看到他时,愈发毕恭毕敬。
最后归省告诉众僧说: “法远是真正的古佛!”众僧大惊,忙迎请法远回山,归省特地为法远升堂,面付佛法。自古以来,在法堂里付法,唯法远一人享受此等礼遇。
自古人心向佛,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得道高僧。法远经受住了归省禅师一系列的考验,终于得到归省禅师的认可,之后更是成为了临济宗一代宗师。这则公案体现出来的是浮山法远禅师学佛求道的坚忍不拔、敢于担当的精神。
另外,禅者修习禅法,有时机缘巧合,见面即证道,有时执迷不悟,一生也未能悟道,这也都需要禅者一身担当。古时候的夹山禅师,已经是很有名的大禅师了,很多人来听他讲经说法,后来在道吾禅师的点拨下明白自己功夫尚未纯熟悉,毅然丢弃盛名与地位,走很远的路去拜船子和尚为师,这就是著名的《夹山见船子》公案。而这段云水求道的旅程以夹山的豁然开悟告终,最后开悟的禅师船子和尚为了使一步三顾的夹山坚定信心,竟将船弄翻,自己沉入水底。
禅者的担当,是要身心都能做到一致。
药山惟俨问高沙弥: “听说长安很热闹?”高沙弥说:“长安是很热闹,但我的心很平静祥和;”药山问他:“你这个境界是从看佛经得到的,还是向老师请教以后得到的?”高沙弥说:“都不是。”药山又问:“很多人跟你一样,不看佛经也不向老师请益,为什么他们得不到?”高沙弥答: “不是他们得不到,而是他们不肯承当。”
也就是说,高沙弥能够承当,所以自悟自证不假外求。相反,在我们的周围,有些人,看过不少佛书佛经,也有能力讲解佛经和祖师的论典,并且自以

虎在佛教中的故事

为能够助人明心见性,但他们自己的身、口、意的行为,即所谓七情六欲,却都与一般人没有两样,比如高傲、自负、要面子、斗胜负、论人臧否、计较金钱、两舌、恶口、酗酒、耽淫。可见他们内心世界的人格修养与具备的知识学问,并不相应,这便是不肯承当,不肯把佛经和老师的教示从内心加以体验、实践。高沙弥已能做到如此,所以在任何情况下,他的心都是平静祥和的。
六祖云: “外不着相为禅,内不动心为定。若能当下承当,此心反染成净”。看来,“禅”有时并不都是高深莫测的,如果能够勇于担当,于当下便可找到转身处,直下里成佛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47482.html

以上是关于佛教-勇于担当的禅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佛教-勇于担当的禅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7537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