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佛教-藏六如龟

  • 佛教故事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4-01-24 00:06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佛教-藏六如龟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佛教-藏六如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藏六如龟

过去佛住世时,有一比丘发心远离尘嚣,来到邻近河边的僻静森林,独自一人於树下静坐,心中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。不过这位比丘,身虽处於僻静的林中,过著寂静的生活,外表看似无求,但心中的欲望总是蠢蠢欲动,当今日食用到好蔬果,饮用到甜美的泉水,景色怡人,身心就舒服畅快,若遇到气候不佳、或饮食粗糙,便心生烦恼,甚至怨天尤人,心念随著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外境起伏不定,时而欢喜、时而忧愁,心中始终无法安定。如此日复一日、春去秋来,匆匆十二年的岁月过去了,这位比丘依然没有得道,於是心生烦恼,想著:我如此的用

佛教里的神通故事

功,為何还是凡夫一个? 佛陀知道这位比丘得度的因缘即将到来,就化作一位沙门,来到比丘所居住的森林,与比丘一起精进用功。一日,当夜幕低垂,明月高掛之际,两位比丘共同看见一隻乌龟从河中慢慢的爬上岸边,而远处正来了一隻饥

佛教版的精卫填海故事

饿的狐狸急於寻找食物,狐狸看见乌龟,张口就咬;乌龟為了保命,急急忙忙将头、尾、四肢往壳内收。狐狸以前爪拨弄龟壳,发现莫可奈何,就渐渐远去,当狐狸离开之后,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的乌龟也缓缓将头尾、四肢向外伸展,最后又爬回河中。 两人皆看到这一幕,比丘告诉佛陀化现成的沙门,乌龟有保护生命的龟壳,所以狐狸无法伤害牠。化沙门回答说:世间的人,还比不上这隻乌龟呢!乌龟遇到危难,知道收头尾、四肢。而世间人完全不知无常杀鬼时时窥视,要想夺取自己的生命,反而咨情放纵眼、耳、鼻

佛教里关于孝顺的故事

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追逐外在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造做种种恶业,使得烦恼魔、死魔、病魔有机可趁,就这样随著业力的牵引,在六道的轮

犀佛教故事

转中,无有止尽受百千万种的苦难。这一切都是由於心念无法作主,才会感招生死流转的苦果。 化沙门接著以一首偈劝告比丘:「藏六如龟,守意如城,慧与魔战,胜则无患。」比丘听闻此偈语心开意解,断除对世间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种种贪求,专注一心修行,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54686.html

以上是关于佛教-藏六如龟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佛教-藏六如龟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2869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