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
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(详)
提起武则天的大名,不论信不信佛教的人士,都知道这一位大名鼎鼎的女皇帝。不过谈到武则天时,大家就会想到她是个淫秽不堪的坏女人,因为历史记载和小说的描绘,对武则天皆是极尽侮辱之能事。如果这时有人出来说武则天是好人的话,我想很快就会遭到口诛笔伐的围攻,难道她是一无可取?一点好的地方没有吗?也未见得。
童女捧沙献佛
相传佛陀在世时,有一天托钵行化,在路上遇见一位太妹型的女孩子,与一班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,她远远看见释迦佛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,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,走到佛陀面前,往世尊钵内一放,世尊居然接受她的沙土供养,大弟子舍利弗实在看不下去,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,怎么可以用沙土向世尊开玩笑。在路上实在忍不住,就问世尊道:“世尊,刚才那个女孩子,把沙土放进你钵内,你为什么让她胡闹?”世尊微笑的说:“你们不知道,此女千百年后,因缘成熟,要在东震旦国为王,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,她将会破坏佛教的,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,她将来做皇帝时,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。”有此因缘,所以在武则天王朝,对佛教尽力推动与弘扬。
笔者不愿为她的人格辩护,可是她对佛教的贡献,也不能因此就缄默。
女主武王代有天下
在贞观廿一年唐太宗得谶云:“唐三世而后,女主武王,代有天下。”太宗密召太史令李淳风,商量此事,李淳风奏道:“依臣据术推之,其兆已成,其人就在陛下宫内,三十年后,当有天下,诛戮唐家子孙殆尽。”太宗道:“现在将所有姓武者杀之如何?”对道:“天命不可易,况且真王不死,徙使疑似者,妄遭诛戮,祸及无辜,今既在宫内,已经是陛下的眷属,再过三十年,又当衰老,老则心慈,虽然有变制易姓,于陛下的子孙,或者所损不大。今若杀之,复生少壮,那就更加严毒了,况又立仇,则陛下子孙必无遗类了。”太宗善其言,停止查究。
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,太宗召入后宫为才人,那时只有十四岁,当时想不到将来的女主就是她。太宗驾崩后,因为她是姓武的女人,所以就把她送到感业寺落发为尼,则天落发披剃后,还规规矩矩过了四五年的青磬红鱼的生活,高宗登位后,有一次到感业寺行香,一见钟情,就于永徽五年诏入后宫,封为昭仪,第二年又册为皇后。
则天造字,作开经偈
武则天也是天纵之才,她也没有好好读过什么书,她不但能问政治国,而且自己造了十八个字,武曌的曌字,就是她所造的十八字之一,她不但虔信佛教,而且精通佛理,她作了一首赞叹大乘法宝的四句偈,千百年后的今天,成为佛教徙诵经的“开经偈”,我们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,要先念四句“开经偈”: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;
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
这就是武则天所作的“开经偈”,其它如翻译经论,度僧弘法都是尽力协助,本文只介绍则天掌政时,对佛法僧的贡献和恭敬,其它不在本文之例。
菩提流志,来华译经
南天竺沙门达磨流支法师,在长寿元年来中国,高宗曾闻法师之名,特派专使前往敦请,至是抵达东都,则天召见,并为他改名为菩提流志,翻成中国话名觉爱。敕住佛授记寺译经九十部,廿八卷,中宗神龙二年,法师移住京城崇福寺,译大宝积经,皇帝并自笔受,睿宗景云元年,在北苑白连花亭内,召开翻译宝积经的会议,仍由皇帝,亲躬笔受,敕王缙贺知章等润色经文,中书陆象先,魏知古监护,睿宗御序标于经首,直到玄宗的开元元年,流志法师才将自己所译和旧译合成一部,共有一百廿卷完成。法师译完此经后,不再翻译经论。专心持诵静修,因为年龄太大了,他到中国的那年,就一百廿三岁的高龄。到了开元十五年入灭时,世寿一百五十六岁,法师前后在中国译经五十三部。共一百一十八卷,圆寂后谥号为开元一切遍知三藏,名德之重。梵僧中古之未有也。
义净法师取经回国
义净三藏法师从十五岁就发愿往西域求经,直到高宗咸享二年,三十七岁时才能实践其愿。往天竺求取佛经。孤身万里西征,经过二十五年游学三十余国,直至天册元年五月间才回到中国,取得梵本经律论,近四百部共有五十万夹,金刚座真容一铺,佛陀舍利三百粒,则天亲往上东门外京郊,跪迎佛经舍利入京,将佛经等奉安在佛授记寺,敕请法师翻译经论,初与实叉难陀法师翻译华严经。长安三年译金光明最胜王等经,由成均(大学)助教观监护,则天亲制新经圣教序,中宗神龙元年译出孔雀王等经,中宗皇帝制序,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,神龙二年随驾回到长安,法师在大荐禅寺,别置了翻经院,译一切庄严王等经,由兵部侍郎崔湜,给事中虑粲,润文正字,秘书监附马都尉杨慎交监护,景龙二年召请义净法师入内殿共同翻经,睿宗景云元年,义净法师又译出浴像等经论廿部,共八十八卷,由学士李峤,张说等润色经文,仆射韦巨源,苏环监护。中宗在房州时,时时祈念药师佛,
命法师于大佛光殿译药师经两卷。法师于玄宗开元元年七月圆寂,世寿七十九岁,僧腊五十九年,法师前后共译经律论五十三部,共二百三十卷。法师另撰仪传九卷,法师遍译三藏,而自己偏以律学教授学者。
迎请华严,觉喜来华
则天太后听说于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,特派专使前往迎求,并请一位善于梵文的法师随经同来,那时唐朝是大国,边邦小国,见到上国来使请求,当然欣然接受所请,于是于阗国王以尊者实叉难陀,中国语名觉喜,对华严的宗旨,精研善解,因此就请法师随经于通天元年,来到中国的京城,则天得此大经来华的消息,大为喜悦,诏入大遍空寺,与菩提流志,复礼法师等,共同翻译,后来法师住到佛授记寺,则天不时亲自到寺,参加译经工作,亲究笔削,并供养法师们的饮食,到了圣历二年十月,才将新译的华严经译成,则天亲制序引,并在太极殿宣示百官。长安四年,实叉难陀又译出楞伽经七卷,法师共译经论一十九部,一百七卷,法师于睿宗景云元年入灭,火化时舌根不坏,皇上下诏送他到于阗本国起塔供养。
则天向法藏法师问道
法藏法师号贤首,康居国的人,到长安来寻师学道,后来师侍智俨法师,尽得俨师之教,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时,他与义净法师一同参加译场。万岁通天元年,有旨诏沙弥法藏在太原寺,对大众开示新译华严经的宗旨,在开示时有白光从口中而出,事后则天有旨,诏京城十位大德僧伽,为法藏授满分戒法,赐号贤首,住大遍空寺参加译经。
长安元年,诏请贤首法师,在东都佛授记寺,开讲新译的华严经,讲到华藏世界品时,大地震动,因此诏入长生殿问道,并寻问华严经中,帝纲十重六相之义,藏法师为其说法道:“天帝纲义,十重玄门,海印三昧门,六相和合义门,普眼境界门,这些义
(责任编辑:admin)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54833.html
以上是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2724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