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显大师:横渡沙漠游历印度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法显大师:横渡沙漠游历印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法显大师:横渡沙漠游历印度
法显,俗姓龚,平阳郡武阳(山西临汾)人。
幼年时,三个兄弟先后夭折,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,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,但仍住在家中。后因患病将死,才将他送往寺院。病愈之后,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。二十岁时,感叹律藏残缺,因而发愿前往西域、印度寻求戒律原典。东晋隆安三年(三九九),法显约同慧景、道整、慧应、慧嵬等人,从长安出发,取道河西走廊,行到张掖。适逢张掖大乱,道路不通,张掖王殷勤挽留,竭诚护持供养他,法显因而在此安居。
在张掖期间,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、慧简、僧绍、宝云、僧景等人,彼此结伴,继续向西前进到了敦煌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,一出敦煌,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,沙漠之中,气候酷热,多恶风,沿途所经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遍目所极,茫然一片,只凭偶而见到的枯骨为标志。后经鄯善国(今新疆鄯善)、乌夷国(今新疆焉耆),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。
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,一般居民不知礼仪,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,智严、慧简、慧嵬遂转向高昌(今新疆吐鲁番)求助,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,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。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,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,终于到达于阗国(今新疆和阗)。此地物产丰饶,人民信仰大乘佛法,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。不久,慧景、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,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,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。结束后,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,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,南行入葱岭,到达麾国过夏。其后,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,经过了二十五天,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,与慧景等人会合,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。
晋安帝元兴元年(四○二),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,越过葱岭,地势惊险,常有恶龙吐毒风,又经年飘雪,当地人称为雪山。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,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,山路崎岖。法显等人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,踏踩绳桥,过印度河,到达乌苌国,在此盖屋居住后。又南下,经历了宿呵多国、犍陀卫国、竺刹尸罗国,到弗楼沙国,其间,僧景、宝云随慧达回国,慧应在此病故。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,与慧景、道整会合,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。
后来法显等三人南度小雪山,忽遇寒风暴起,慧景突感寒疾,气绝身亡。法显一行越过雪山,又先后经历三十余国。他们抵达王舍城后,打算前往城东北的灵鹫山礼拜,却遭一僧规劝:"路况不佳,吃人的黑狮经常出没,不可前往。"法显说:"我远涉数万里,经历艰险,只有一个心愿,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,纵有险难,也绝不退缩。"后来法显独自上山,并感化了黑狮。
此后法显再到中印度,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《摩诃僧只律》。据说,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,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,是佛陀在世时,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。此外,他又得到《萨婆多部钞律》七千偈、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六千偈、《经》二千五百偈、《方等般泥洹经》五千偈以及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》。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,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,抄得经律等,终于达到了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
(责任编辑:admin)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4/354843.html
以上是关于法显大师:横渡沙漠游历印度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法显大师:横渡沙漠游历印度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2713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