鸠摩罗什-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鸠摩罗什-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
来源:兰州晚报作者: 雒焕素
在人们的印象中,许多佛寺都是依山傍水,占尽自然秀丽景色。但是武威鸠摩罗什寺却位于车水马龙的闹市中心——武威市北大街。这使得这座千年古刹骤然成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。武威藏学研究会理事吴生华先生的一句偈语道破天机:“胸中若有山林气,何妨门前车马喧”。
武威鸠摩罗什寺之所以有名,缘于鸠摩罗什大师,这位天赋异禀、愿力深广、一生坎坷而传奇的伟大佛教思想传播者,一路从西域走来,驻留武威,掀开了中国佛学史上辉煌的一页。
在甘肃武威,经常会听到文化圈和宗教界的人士说起鸠摩罗什大师。人们都说,鸠摩罗什是一位传奇人物,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。对此,记者充满了好奇。但更让记者好奇的是,鸠摩罗什是一位外国高僧,鸠摩罗什的传记也被放在“外国译经家”的类别中。鸠摩罗什大师到底是中国僧人还是国外高僧,他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并且长住武威?
《凉州文史资料》亦有记载: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在凉州17年,广泛播洒大乘佛教的光芒种子。当时的长安史僧僧肇,曾千里迢迢来凉州,在鸠摩罗什门下受业。河西各地僧人慕名而来后凉,拜鸠摩罗什为师,求教大乘之佛法。西域和中原的高僧也慕鸠摩罗什之名,络绎不绝来到后凉,跟鸠摩罗什交流研习佛学,一时使得凉州佛法之名远播中外。
鸠摩罗什寺正是鸠摩罗什大师当年驻武弘法的地方,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。寺院四面临街,东临北大街,西靠平等巷,南接王府街,北至西巷子,占地面积32.8亩。寺院最早建于后凉(公元386—400年),唐代、明代和清代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修缮。目前,该寺院又一次正在修缮当中。
理方法师讲,据《祐录》、《梁传》记载,鸠摩罗什祖籍天竺,世代国相。祖父达多倜傥不群,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,为避相位出家。龟兹
根据理方法师介绍,鸠摩罗什祖籍印度,出生在西域“龟兹”。魏晋之时,人们认为西域的“龟兹”当属“外国”。因此,鸠摩罗什一直被称为“外国僧人”。
根据《武威通志》记载:“鸠摩罗什带领弟子八百余人,译经74部、384卷,被后世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。”鸠摩罗什译经,非常注重原经经义和风格的创新。鸠摩罗什曾说,天竺国很注重佛经的文辞,讲求声调格韵,以能入笙弦为上乘。如果翻译只求大意相近,失掉歌以吟咏的文藻,就像嚼饭喂人,不但无味,而且令人作呕。因此,经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,在义、音两方面,都算得上尽善尽美,炉火纯青,既不拮屈聱牙,又保存了“西域趣语”的特征,千百年来为僧众所喜爱。鸠摩罗什大师曾发下宏愿:“愿凡所宣译,传流后世,咸共弘通。若所传无谬者,当使焚身之后,舌不焦烂。”《中国佛教史》记载,弘始十五年(413年),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大寺。依教焚尸时,“薪灭形碎,惟舌不坏”。武威人民为了纪念鸠摩罗什,建立“舌舍利塔”。
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学派和宗派产生的影响,主要表现在他主持翻译或重译的经论中,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小品般若经》和《大智度论》直接助长了中国大乘佛教般若学说的传播。《成实论》是成实宗的主要经典,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是三论宗的主要经典,《妙法莲华经》即《法华经》是天台宗的主要经典,《阿弥陀经》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是禅宗的主要经典。在禅法和戒律方面,《坐禅三昧经》是第一部大乘禅法经典,《十诵律》是第一部完备的汉译小乘戒律,《梵网经》是第一部大乘戒律,受鸠摩罗什影响由佛陀耶舍译的《四分律》,唐以后至今仍然是汉地通行的戒律。另外,《弥勒成佛经》和《弥勒下生经》是民间弥勒信仰的经典。
就在记者追寻鸠摩罗什大师踪迹的过程中,今年二月的一天,突然接到罗什寺院住持理方法师的电话,随即又收到他传发的电子邮件。原来,经过多方求证和宗教界最新考察:龟兹在新疆境内,即新疆阿克苏库车。这里,正是当年丝绸之路西域古国龟兹所在地。汉代的西域都护府、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和龟兹都督府均建于此。因此证明,鸠摩罗什实际上就是中国人。时下,在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,就安放着鸠摩罗什铜像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原文出处:http://his.newdu.com/a/201710/25/357871.html
以上是关于鸠摩罗什-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鸠摩罗什-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gus/100665.html。